在朋友圈里随心所欲地分享自己的生活状态,本来是件很美好的事情。社交圈子形形色色,在朋友圈里的喜怒哀乐,都能成为人的谈资。
对于一直有随手拍随手记得子秋来说,很多时候,朋友圈里发条说说,就是记事本的作用,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深意。这世界很多杂事,总会把人的脑袋绕晕的。
这么多的事情,都要记忆在脑子里,还真不容易。这就需要一个即时记录的平台,可以此时的心态和心情,或者灵感记录下来,成为写作素材。这才是朋友圈正确的功能。
“又在拉仇恨了。”有几个评论的字眼像刺一样扎进眼里。还是平时很熟悉的朋友。
子秋愣了,其实,她也就是想把自己在外面的那种释放,及时播报下去,给那些没有来过的朋友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。怎么就成了拉仇恨了?
发朋友圈的时候,绝对没有这样一丝的想法,反而是急着分享的心情。
几回下来,子秋也懒得再发朋友圈了。就算有时候非要发不可的话,也是默默把朋友圈分成了好几个组。除了转载的几个鸡汤,是不分群,其他的,都看人发状态。子秋不想再讨回几个不和谐的音符,那可是会让人郁闷的。
既然你不懂我在说什么,那就屏蔽没有商量。总不能让人在现实里沉默,到了网络里还处处被人监视。到底朋友圈是个圈,有圈的地方就有套路,有套路的地方就有是非。朋友圈还是要保留的,圈还在,朋友却未必是朋友了。
距离才会让人产生美的感觉。这就是旅游的魅力吧。从一个自己熟悉的地方到别人熟悉的地方,去感受距离带来的陌生感和新奇感,也许就是风光吧。
朋友圈把人从十万八千里的距离,拉近到了一张屏幕的距离,初看还是新鲜,多看就很厌倦。这就是友情的真谛。
子秋突然想起了远嫁日本的同学修,现在成了自己朋友圈的家人组了。
修是一个典型的良妻贤母。在那个青涩的中学阶段,放学的时候,子秋和修就总是沿着长长的道路,步行回家。老实说,能够读到高中,子秋和修都是女孩子里比较突出的。
大部分的女孩子初中毕业就匆匆嫁人,或者去打工了。应该说,大家都是幸运儿,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家乡,父母的开明让女孩子们有了更加开阔的视野,这也是女孩们的幸运。
在那个“一盏煤油灯,兄妹围一桌;走路上学校,贫富无人说”的时代,子秋和我就如同两朵慢慢盛开的花一样,相伴在学校和家之间的路上来回走动了三年。
有时候因为早上怕迟到,我就会走着小碎步来追赶大家的步伐。她总是喜欢穿一身青色的西装,一边肩膀挂着书包,一只手插进裤袋里,小步碎跑着前进。
喜欢穿红衣服的子秋也是走路很慢的人,就这样,在大部队迈开步伐前进的时候,这两个小女生,就像一青一红两只小蝴蝶一样,翩翩像学校的方像飞去。
只有放学的时候,大家才会放松心情,漫步到家。这时候的修不再走碎步了,她把两只手从裤兜里拿出来,有力地甩动着,像划桨一样。
“你一个中国小姑娘,怎么总是像个日本小娘们一样走路?”每次见到她走小碎步,就有男同学大声嘲笑她说,并学着她走路的样子,在马路上摇摆。
“我走不动嘛。”修这时候肯定是涨红了脸,为自己狡辩。白嫩的脸上都是细细的汗水,脖子上却暴露出青筋来,看得出来,她走路确实很吃力。众人哄笑,却无伤大雅。
子秋就陪着修慢慢走回家。这样的日子足足过了三年,毕业后,大家各奔东西了。
直到那股南下风刮了很久以后,子秋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,听说修在广州的某一个厂里做了管理层。在一个盛夏之夜,子秋见到了修。她还是那么腼腆的样子,只是听说,她在厂里谈了一个日本籍的男朋友。
“修,你要远嫁到日本去吗?”子秋轻轻晃动杯子里的凉茶,担忧地看着文静的修,整个高中阶段,修是一个看到男生就会脸红的羞涩女孩,怎么现在居然有勇气找了个日本男人?
“哦,我不去的,他说了,在广州定居。”修的脸唰地红了,“他对我很好,我就稀里糊涂答应了。”